笔尖绽放和平花 出海传递好声音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9-06 08:46:42
笔尖绽放和平花 出海传递好声音
——我市打造中外文化交流“新引擎”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9月3日上午,潍坊市文联文艺创作基地挂牌暨“笔尖绽放和平花”文艺创作启动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
潍坊是国际和平城市,和平理念深入人心。作为潍坊成功申创“国际和平城市”的重要文化载体,今年以来,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积极融入更好潍坊建设,通过组织多项传递友谊、和平的活动,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铸魂育人的文化重地,也是潍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处重要窗口,承担着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青少年学生诵读和平宣言。
01 开启和平主题文艺创作
9月3日,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书法家、画家、作家等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开启一场国际和平主题的文艺创作盛会。
书画家代表挥毫泼墨,用文艺创作的形式铭记历史,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与坚守,向世界传递和平与友谊的美好愿景。“和平花”“与时俱进”等字句跃然于宣纸上,或古朴厚重,或潇洒飘逸。山东省美协理事、奎文区美协主席谭国华创作的国画作品《和平树下万古情》,通过伫立在磐石上的和平鸽、坚韧不拔的青松等元素,传达热爱和平、传播友谊理念。
“笔尖绽放和平花”文艺创作启动仪式现场,书法家现场书写“和平花”。
潍坊本土作家也用文字聚焦和平宣传,书写和记录潍坊人民热爱和平、传递友谊的故事,展示更好潍坊形象。“非常高兴受邀参加此次活动,我将以笔为媒,潜心创作,通过文学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潍坊、喜欢潍坊、支持潍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威表示,目前,她正以潍县集中营为主题创作长篇小说《桥》,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将以文学作品形式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为宣传潍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文艺创作者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为主题创作了众多文艺作品,长篇小说《乐道院》等文学作品出版发行,电影《小囚徒》、电视剧《潍县集中营》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了文艺力量。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将在成立文艺创作基地的新起点上,联合社会文艺创作力量,进一步激发和平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以守正创新的文艺作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作出新的贡献。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讲解员为青少年学生讲解红色历史。
02 非遗架起和平桥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潍坊作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积极发挥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作用,以潍坊非遗为载体开设了“非遗架起和平桥”国际研学课程,向世界讲好潍坊故事。
为弘扬国际主义与和平主义精神,9月2日,以“铭记历史 剪绘和平”为主题的“非遗架起和平桥”国际研学课程走进潍坊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展非遗剪纸活动。
活动现场,博物馆讲解员向外国留学生全英文讲述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的由来及潍县集中营的历史故事,带领他们感受那段中外人民携手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感人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以及和平主义精神。在剪纸环节,潍坊市剪纸非遗传承人曹玉梅带来了最新创作——融入和平文化的非遗剪纸作品《世界和平》。在曹玉梅的教导下,外国留学生们剪出了一只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传达和平与友谊。
“非遗架起和平桥”课程中,外国留学生体验剪纸。
活动结束后,外国留学生们在明信片上纷纷写下和平感悟。“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这次非遗剪纸活动,让我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人民对和平的不懈追求,我将把这份感悟带回自己的国家,让更多人认识和平的珍贵。”一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写道。
据悉,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创建的“非遗架起和平桥”国际研学课程品牌,以中外青年学生、社区群众为受众,以10位国家级及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为研学课程导师,引导受众在非遗这一文化框架下开展多元文化交流、交融,将非遗打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引擎”。
此外,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注重将非遗与节庆、节点相结合,创新非遗表达形式,实现“非遗 节庆”创新转化,打造“多样态”非遗,以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浸润受众尤其是外国留学生。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目前已在元宵节、清明节、“五一”假期、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举办木版年画、烙画、潍坊风筝、面塑等形式多样的“非遗 节庆”活动近10场,受众近600人次,其中外国留学生80余人,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李爱锐与潍坊”专题展在英国爱丁堡李爱锐中心举行。
03 走出国门,讲好潍坊故事
今年以来,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将推动和平理念、潍坊历史文化与博物馆教育、陈列展览及文创研发地深度融合,不断延展应用场景,实现其以海外展览、文化外宣品等形式“出海留洋”,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促进中外文化多场景、多形式交流交融,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声量,向世界传递中国“好声音”。
9月5日,由潍坊市委外办、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的“李爱锐与潍坊”专题展在英国爱丁堡李爱锐中心落下帷幕。
2024年是李爱锐巴黎奥运会夺冠100周年,在李爱锐的故乡举办展览,有特殊的纪念意义。该展览分前言、不凡经历、不屈精神、百年缅怀四个部分,通过图文形式展现李爱锐的一生,特别是在潍坊的岁月。李爱锐,英文名埃里克·利迪尔,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英国田径运动员,在一百年前的巴黎奥运会上,他夺得男子400米冠军。二战期间,李爱锐被日军关押在潍县集中营,并度过生命的最后岁月。在潍县集中营内,他被推选为康乐小组主席,负责组织集中营内的体育活动,同时他还照顾集中营内的儿童,为他们编写教材并上化学课。李爱锐用他的激情、正直和同理心为被关押人员带来了希望与力量,深受侨民们的爱戴。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与英国爱丁堡、伦敦等地的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征集与潍县集中营有关的档案和实物资料,做好展览交流,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共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助力推动联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潘来奎/文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
一审:平小娜 二审:李倩 三审:慈兆庆